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曹操是今存《孫子兵法》的第一個注本的作者 - 奇卜説史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中國經濟網 經濟部落格

曹操是今存《孫子兵法》的第一個注本的作者 - 奇卜説史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中國經濟網 經濟部落格:
曹操是今存《孫子兵法》的第一個注本的作者

曹操其人在軍事才能上應該説是相當有造詣的,但是由於時運不濟,正如周瑜之嘆一樣,“既生瑜而何生亮”,若沒有熟讀兵書,通天文懂地利善於權變的諸葛亮,曹操一定會很快取得霸業。從諸葛亮的隆中對中,也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十分重視曹操的軍事才能的。文中説“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並指出“不可與之爭鋒”可見曹操軍事才能是很有些功力的。

曹操在歷史上,他的軍事思想中確實有一些辯證思想,他曾指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臨敵變化,不可先傳,故曰,料敵在心,察機在目也。”也就是説力量的強弱不是固定不變的,只要了解敵情掌握時機,就可以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他取呂布、敗袁尚,平張魯,徵鳥桓一系列的成功就足以説明他的指揮才能、軍事戰略思想和善於使用謀士的智囊進行決策。每當軍機大事便會召集文武百官議事,聽取不同意見,善於納諫,並且十分重視謀士、智囊人物的作用。如官渡之戰就是重用了原袁紹部下荀彧、郭嘉等謀士的結果。

另外,曹操又是今存《孫子兵法》的第一個注本的作者。曹操繼承和發展了孫武的兵法思想,以《孫子兵法》為指導,在群雄割據的形勢下,一步步取得勝利,成為群雄中之佼佼者。因曹操精通兵法,諳熟《孫子兵法》,著有《兵書接要》、《兵書要論》、《兵書略要》等書。並校正註釋《孫子兵法》、《司馬法》等。曹操十分推崇《孫子兵法》。他曾説:“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孫子序》)《孫子兵法》言簡義深,一般人不易讀懂其中道理。經曹操的整理與註釋,才使《孫子兵法》得以流傳至今。

'via Blog this'

孫子兵法 (豆瓣)

孫子兵法 (豆瓣):
深刻揭示《孫子兵法》對戰爭藝術出神入化的運用。《孫子兵法》為春秋軍事家孫武所著的中國兵書經典。全書共13篇,以精練、雋永的語言揭示了戰爭的普遍規律,除此,深遂的謀略思想吸引了廣大哲學家、文學家和企業家和凡夫俗子的喜愛。
◎曹操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
◎李世民說:「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孫中山說:「就中國歷史來考究,二千多年的兵法,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書,便成立為中國的軍事哲學。」
◎拿破崙征服歐洲戰役時手不釋卷地批閱《孫子兵法》。
◎美國學者喬治在《管理思想史》中推崇《孫子兵法》說:「今日,雖然戰車已經過時,武器已經改變,但是,運用《孫子兵法》思想,就不會戰敗。
◎德國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的名著《戰爭論》繼承了《孫子兵法》的許多思想。
◎日本著名的古代兵書《甲陽軍鑒》、《信玄全集》、《兵法記》、《兵法秘傳》等其主要思想都出自於《孫子兵法》。
◎英國托馬斯·菲利普少校主編的《戰略基礎叢書》把《孫子兵法》排在第一位。
'via Blog this'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三皇五帝世系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皇五帝世系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皇五帝世系圖[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 黃帝
 
 
 
 
 
 
 
 
 
 
 
 
 
 
 
 
 
 
 
 
 
 
 
 
 
 
 
 
 
 
 
 
 
 
 
 
 
 
 
 
 
 
 
 
 
 
 
 
 
 
 
 
 
 
 
 
 
 
 
(2) 少昊
 
 
 
 
 
 
 
 
 
 
 
 
 
 
 
 
 
昌意
 
 
 
 
 
 
 
 
 
 
 
 
 
 
 
 
 
 
 
 
 
 
 
 
 
 
 
 
 
 
 
 
 
 
 
 
 
 
蟜極
 
 
 
 
 
 
 
 
 
 
 
 
 
 
 
 
 
乾荒
 
 
 
 
 
 
 
 
 
 
 
 
 
 
 
 
 
 
 
 
 
 
 
 
 
 
 
 
 
 
 
 
 
 
 
 
 
 
 
 
 
 
 
(4) 
 
 
 
 
 
 
 
 
 
 
 
 
 
 
 
 
 
(3) 顓頊
 
 
 
 
 
 
 
 
 
 
 
 
 
 
 
 
 
 
 
 
 
 
 
 
 
 
 
 
 
 
 
 
 
 
 
 
 
 
 
 
 
 
 
 
 
 
 
 
 
 
 
 
 
 
 
 
 
 
 
 
 
 
 
 
 
 
 
 
 
 
 
 
 
 
 
 
 
 
 
 
 
 
 
 
 
 
 
 
 
 
 
 
(5) 
 
(6) 
 
 
后稷
 
窮蟬
 
古蜀王
 
 
 
魍魎
 
檮杌
 
 
 
 
 
 
 
 
 
 
 
 
 
 
 
 
 
 
 
 
 
 
 
 
 
 
 
 
 
 
 
 
 
 
 
 
 
 
 
 
 
 
 
 
 
 
 
 
 
 
 
 
 
 
 
 
 
 
 
 
 
丹朱
 
 
 
 
 
 
 
 
 
 
 
 
 
 
敬康
 
 
 
 
 
 
 
老童
 
 
 
 
 
 
 
 
 
 
 
 
 
 
 
 
 
 
 
 
 
 
 
 
 
 
 
 
 
 
 
 
 
 
 
 
 
 
 
 
 
 
 
 
 
 
 
 
 
 
 
 
 
 
 
 
 
 
 
 
 
 
 
 
 
 
 
句望
 
 
 
 
 
 
 
重黎
 
吳回
 
 
 
 
 
 
 
 
 
 
 
 
 
 
 
 
 
 
 
 
 
 
 
 
 
 
 
 
 
 
 
 
 
 
 
 
 
 
 
 
 
 
 
 
 
 
 
 
 
 
 
 
 
 
 
 
 
 
 
 
 
橋牛
 
 
 
 
 
 
 
 
 
 
 
陸終
 
 
 
 
 
 
 
 
 
 
 
 
 
 
 
 
 
 
 
 
 
 
 
 
 
 
 
 
 
 
 
 
 
 
 
 
 
 
 
 
 
 
 
 
 
 
 
 
 
 
 
 
 
 
 
 
 
 
 
 
 
 
 
 
 
 
 
 
 
 
 
 
 
 
 
 
 
 
 
瞽叟
 
 
 
 
 
 
(8) 
 
 
參胡
 
 
會人
 
 
季連
 
 
 
 
 
 
 
 
 
 
 
 
 
 
 
 
 
 
 
 
 
 
 
 
 
 
 
 
 
 
 
 
 
 
 
 
 
 
 
 
 
 
 
 
 
 
 
 
 
 
 
 
娥皇
 
 
 
 
 
 
 
 
 
(7) 
 
女英
 
 
 
昆吾
 
彭祖
 
曹姓
 
 
 
 
 
 
 
 
 
 
 
 
 
 
 
 
 
 
 
 
 
 
 
 
 
 
 
 
 
 
 
 
 
 
 
 
 
 
 
 
 
 
 
 
 
 
 
 
 
 
 
商均

另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大戴禮記·五帝德》
  • 大戴禮記·帝系》
  • 《史記·五帝本紀》
  • 《史記·夏本紀》
  • 《史記·殷本紀》
  • 《史記·周本紀》
  • 《史記·楚世家》
  • 《史記·三代世表》
  • 《竹書紀年》
  • 《山海經·海內經》
  • 《水經·若水注》
  • 《世本》
  • 《帝王世系》
  • 《蜀王本紀》
  • 《華陽國志·蜀志》
  • 《漢書·律曆志》
  • 《史記索隱》
'via Blog this'